天九娱乐
山接星云,水涵日月,衡阳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,人们相信诗与远方在这里交融共生。
新近出版的《志说衡阳 · 一山一衡阳》,用一个又一个来自方志里的故事,生动地呈现出了衡阳的魅力如何形成、衡阳如何一点一点地“火”起来——作为“火神”祝融的故乡,“火出圈”是衡阳的天赋使命。
“以文塑旅,擦亮湖南历史文化名片”,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举行之际,我们编发《志说衡阳 · 一山一衡阳》部分文章,和读者共享“火出圈”的衡阳。
酒与茶,衡阳的浓烈与清浅
酒与茶,是一朵盛开在衡阳的两生花。 它们曾经都是出入皇宫,身价不菲的贡品, 如今已各入寻常百姓家,既是自享与馈赠佳品,亦成地方经济产业。它们都根植于古城 厚重的文化与商业土壤,也装点了衡阳人恒久不变的市井日常。
酒以醽为名
2003 年 6 月,在西安市北郊的一个文景时代的大型汉墓中,发现了 26 公升深埋地下达 2130 年之久,出土时其酒精度鉴定为“0.1”度的西汉时期所制美酒。在专门为此召开的研讨会上,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出土的西汉古酒,是我国考古出土古酒中保存最好、存量最大、年代最久的孤本,对研究西汉风俗礼制和中国古代酿酒技术与酒文化提供了重要 实物证据,堪称国之瑰宝。有专家认为该酒 可能是湖南衡阳进贡皇室的“醽醁”。据《中 国实业志》载:“湘酒以衡阳产者为最著,
自古以来有酃湖名酒,古称酃渌酒,晋代用以祀太庙,清初作品为贡品。名曰横酒,其质洌、其味醇,为湖南其他各县酒产所不及。”衡阳民间一直有酿“湖之酒”的习俗。每年初冬时节开始酿造,历经月余,到了腊月家家户户开始酒香四溢,闻之垂涎。湖之酒的前身便是酃酒。
衡阳酒史,源自酃酒,酃酒则与酃湖有关。
酃湖是《水经注》中提到的六大名湖之 一,《水经注 •卷三十九》云:(耒水)又北过酃县东,县有酃湖,湖中有洲,洲上民居,彼人资以给酿,酒甚醇美,谓之酃酒,岁常贡之。湖边尚有酃县故治,西北去临承 县十五里。从省隶。《十二州志》曰: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,北至酃县入湖也。并称“酃 县有酃湖,湖中有洲,洲上民居彼,人资以 给酿,酒甚醇美,谓之酃酒,岁常贡之”。
△《水经注》写到的酃湖,现在成了一个公园。图/杨旭
酃县,因为酃酒而名扬天下。
酃酒、酃县、酃湖的“三酃文化”是衡阳酒史上的特殊标记。
《晋书》有载:“太康元年五月丁卯,荐酃酒于太庙。”即 280 年,晋武帝司马炎举行开国大典时就把出产于酃县 ( 今衡阳 ) 的 酃酒荐于太庙,作为国酒祭祀祖先,犒劳功臣。 此后,历经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,醽酒一直被列为皇室贡品酒,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 贡品酒。《水经注》《后汉书》《齐民要术》《晋书》《元和郡县图志》《舆地纪胜》《新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经传史籍,都不惜笔墨地提到了酃酒。
“湘州临丞县有酃湖,取水为酒,名曰酃酒。”(《湘州记》)
“ ……与湘东酃湖酒,年常入贡。”(《荆 州记》)
“在尚书中,令奴酤酃酒,利其百十, 亦是立台阁所无 ……”(《宋书列传》卷 五十三)
“宫中凡阁分有人娠……于内藏库取酃 酒五十三石三斗八升。”(《武林旧事》卷八)
到了隋代,随着大运河的开凿,加速了酃酒进贡的步伐。至唐宋时期,衡州酒业甚至成为朝廷的一大经济支柱。《宋史 • 陈师 锡传》:“陈师锡徽宗时诏拜殿中侍御史,监衡州酒,师锡与陈灌时号二陈”。监衡州酒的不是朝廷重臣就是一方诸侯,可见衡州酒业在宋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
后来,酃酒已不是皇室贵族的专享,民间也把喝酃酒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荣耀,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“饮必酃醁”。大家竞相侈靡, 以致“密宴继集,酃醁不散”。 有需要就有市场,看到商机的富商巨贾不避万里,舟车贩至,出现“贡使商旅,方舟万计”的盛况。张载的《酃酒赋》载:“……昔闻珍酒,出于湘东。既丕显于皇都,乃潜沦于吴邦。”湘东即湘东郡,当时衡阳的称谓。
吴邦,指江浙一带。这里的“潜沦”是“深入、 泛滥”的意思,说明那时衡阳的酃酒已远销到江浙一带,而且大街小巷随处可见。清朝入主中原后,仍将酃酒列为皇家贡品,谓之“衡酒”。1805 年,马倚元主修《衡阳县志》,其记载酃酒历史悠久:“酃酒者,彰灼史传,取重仪狄,凡三千年。”
沧海桑田,酃酒蹚过漫长的历史长河,开通了一条历久弥香的千年酒路。在这条酒路上,是一群循着酒香而来的文人墨客。对衡酒的喜爱,跃动在他们的字里行间。
中国酒史上第一篇酒赋,为晋 •张载《酃酒赋》,比苏轼的《中山松醪赋》早了 800 年, 比《茅台酒赋》早了 1900 年。此赋是对酃酒的最高礼赞。
中国酒史上诗文最多的也是衡阳的酃酒、 酃渌。名家咏贺酃酒写下的诗文达三百多篇 (首) ,囊括了张载、左思、陆机、葛洪、陆龟蒙、唐太宗、魏征、张元千、黄庭坚、 杨万里、王安石, 欧阳修,文天祥、徐世昌、秦孝仪等人。
王安石在《送吴仲庶宁潭州》中称赞:“自 古楚有才,酃醁多美酒。”
欧阳修在《送刘学士知衡州》中写道:“湘酒自古醇,酃水闻名久。”
酒助诗兴,酝酿了无数优秀诗人的诗篇,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酒文化。一部中国文学史,就是一部中国酒史。如果没有酒,中国的诗人该有多寂寞。酃酒,无疑是中国酒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城因酒而盛
《新唐书》记载天宝元年(742)衡州府辖境人口达199228 人,为东汉末年之后人口最高峰;广德二年(764) ,当时的中央政府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; 同时随着造纸业和陶瓷业的兴起,衡州城区人口的集聚规模不断 扩大,城市商业繁盛;全国一流的著名诗人 或在衡州担任官员,或是来衡州讲学旅游, 或是流放途中在此停留 … …一时之间,衡州城的文化氛围、商业氛围均达到了巅峰。在诗人与诗歌的相互辉映下,衡州城内美酒滥觞,各类佳酿竞相争芳。“青草桥头酒百家”,林立的酒楼之间,文人雅士来过,留下风月之句;商贾来过,歇脚饮茶,往来交易;平民百姓也来过,引车卖浆,饮宴消遣。宜居宜业的衡阳便在那时 初具雏形。
△雁峰酒业的酒库。图/杨旭
两宋时期,城市繁荣,享乐风气盛行, 推动了宋代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,各种大小酒肆遍布城市乡野。酿酒技术也有了极大的进步,上至宫廷,下至村寨,酿酒作坊星罗 棋布。
宋朝名酒多达 280 余种,张能臣的《酒 名记》、周密的《武林旧事 •诸色酒名》以 及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等文献均有记载。“醽醁”便曾经出现在宋仁宗宠爱的温成皇后娘 家家宴酒单上。宋熙宁十年(1077)国家的 酒水收入为 1164 万贯,约占当年国库总收入 的 20%,衡阳为“三万贯以上”。
自汉高祖五年建酃县,经过 1400 年至宋 代,衡阳已成为南中国区域经济中心,城内更是当时的酒业、茶业、瓷业制造中心,商 业繁华。宋咸淳十年(1274)的上元灯节, 文天祥在衡阳城写就的《衡州上元记》让衡 阳名留千古。那一年的上元灯节,衡阳士民 的快乐,我们已无法体验,衡阳城的繁华我 们也无法见证,但是通过史料我们知道,湖湘人的血性和刚烈从未丧失,元军在潭州和衡州都遭到了南宋军民的英勇抵抗。这血性和刚烈在湖湘人的血脉里,在湖湘文化的基因里,也在湖湘酒文化里。
据资料考察,清末民初,衡阳仅市区便 有酒坊 179 家, 时人以“青草桥头酒百家” 赞之,其年产酒量可达 32600 担,占全省旧酒坊总产量的 87%。此盛况一直延续到 1944 年衡阳保卫战前夕。之后,衡阳历经战火,城内数百酒家逐渐没落。
△衡阳的老酒。图/杨旭
如今的衡阳雁峰酒业前身便可以追溯到民国的老同兴、恒星坊等老字号,在衡州酒文化博览园内还珍藏着两坛同兴号民国老酒。
新中国成立后,衡阳市政府筹建衡阳酿制酒厂,生产白酒、虎骨酒、五加白酒。
1956 年公私合营,原老同兴、恒星坊与 市酿制酒厂合并,合营酒厂命名为恒星酒厂。 1958 年恒星酒厂更名为回雁峰酒厂,90 年代 兼并衡阳酒厂。
1988 年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,回雁峰牌酒荣获金奖。那个年代,谁家在团圆饭、办 喜酒等重要场合,要是桌上放一瓶“回雁峰大曲”,都是满满的自豪感。雁峰,南岳第一峰,雁峰酒以高品质成为湖湘白酒第一品 牌。这从当年湖南酒品牌的市场价格上可见一斑。1958 年,雁峰白酒 4.5 元 / 瓶,茅台 7 元 / 瓶; 1962 年, 雁 峰 白 酒 8 元 / 瓶, 茅 台 16 元 / 瓶。可见其辉煌过往。
数百年岁月沧桑,风云变幻,酃酒早已湮没在历史深处,曾经家家户户都会酿酒,都会做酒曲,村头巷尾尽是美酒飘香的兴盛时期一去不返。但是,这一方得天独厚的自然水土,融贯沧海桑田的人文底蕴,历久弥香,滋养着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的衡阳。
茶凭山而香
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,除了酒,便是茶,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欲罢不能的两种液体,且皆具洗涤尘世之困惑与烦恼,求得精神之 超脱的功效。衡阳的饮茶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, 《神农百草经》记载: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陆羽的《茶经》中也有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的说法。同时,《茶 经》还多次提到衡州茶,生衡山,茶陵二县 山谷。由此可见,衡阳自古就是茶业兴盛的地方。
△茶凭山而香。 图/孔东亮
衡阳属盆地构造,四周的大山俱盛产茶叶,每座茶山都有各自的味道。
北边,文化上独具神性的衡山,茶叶也 非同凡响,天下五岳,唯南岳衡山产茶。从 唐代诗人李群玉《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》:“客有衡岳隐,遗余石廪茶,白云凌烟露,采掇春山芽。”一诗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南岳 种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唐时期。晚唐著名南岳诗僧齐己在《谢湖诗》中提到“湖 唯上贡,何以惠寻常? ”这些都是有关衡阳贡茶在历史上最早的记载。在南岳衡山的祝融峰、芙蓉峰、紫盖峰之间保留着一片原始次森林,有禹王城遗址、洞水逆流、寿溪桥、合涧桥、护龙桥、龙凤溪等自然景观,盛行 于唐宋的南岳贡茶便产于此地。唐朝的道士 李冲昭所著《南岳小录》中多处提到茶灶、 茶园、煮茶的石乳等,并记述了一件事:“初, 天师为行者,道性冲昭,有非常之志。因将 岳中茶二百余壶,直入京国,每携茶器,于城门内施茶。……于是力士上闻,玄宗召见,嘉叹久之。”
南岳高山云雾茶、云雾毛尖、岳北大白,历来是绿茶中的传统优品。在石廪峰、华盖峰一带,古木参天,茂林修竹,长年云雾作幕, 烟霞为幔,灵气氤氲,土地肥沃,是绝佳产茶区域。南岳云雾茶形状独特,其叶尖且长,状似剑,以开水泡之,叶尖朝上,斜展如旗,鲜润清香。
靠西边是大云山脉,高峰茶场位于衡阳、 祁东、邵东交界处的“三阳山”半山之上,地势偏远,山深林密,峰峦叠翠,主产毛尖 绿茶。此茶外形细直、圆润光滑,茶叶外有 白毫,口感香甜,芬芳袭人。
△塔山山岚茶。图/李福清
南连阳明山脉的常宁塔山山岚茶园, 云雾缭绕,积翠凝蓝,山花香草之间一畦畦茶树在此自然生长,吸取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,口感醇厚,别有滋味。
在东边罗霄山余脉,则是耒阳江头贡茶和衡南宝盖有机茶。
衡阳茶除上贡皇宫,寄售京师外,还出口交趾等地。宋《膳夫经手录》 一书记载: 衡山茶,团饼而巨串,岁取十万,自潇湘达于五岭,远自交趾(古时 越南及东南亚各国 称谓)之人,亦常食之。这是衡阳茶叶最早的,有出口历史的记载。
衡阳的茶,因与名山相伴,自成其独特 口味与文化气质,如同衡阳的山水画卷,清浅雅致,带着山水的清新滋味,为衡阳的文化增添了一抹淡雅的色彩。每一片茶叶,都是对衡阳茶历史文化的尊崇,也是对自然生命的感恩。
常言道:“茶类隐,酒类侠。”
喝酒讲求的是豪气,犹如古龙江湖中的 刀,横刀策马追求的是快意恩仇。
喝茶则如金庸笔下的剑,天下无双,三 尺秋水不染尘寰,清幽宁静。
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,酒与茶都是高频 词汇,成为表现文人雅趣和名士风流的外在 载体,两者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创作的媒 介。在衡阳,酒与茶,浓烈与清浅相互交织,体现了独特的衡阳文化属性。
千百年来,酒与茶,蕴含着湖湘文化的精神血脉。衡阳人在大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中,养成了与生俱来的热情好客、广交朋友、兼收并蓄、讲义气、不排外的胸襟,内敛豁达,敢为天下先,又不失真性情,霸得蛮、耐得 烦、呷得苦, 在政坛和军界、文化界、商界, 总能够独领风骚,自成一格。
本文选自《志说衡阳·一山一衡阳》
报料、维权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晨视频”客户端,搜索“帮忙”一键直达;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:xxcbcsp;或拨打热线0731-85571188。如需内容合作,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