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九娱乐
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,不是因为他们智商高,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以下几件小事上做的格外的好。
二大爷家有两个堂哥,从小学习成绩就特别好,后来也陆续考进了名牌大学,现在也都在事业单位做中上层领导。
两个堂哥结婚后,先后有了俩小侄子,俩小家伙打小看着就透着一股聪明劲,村里的长辈们见了都说,看他们这股机灵劲儿,将来肯定能像爸爸们一样,考上名牌大学。
然而,随着俩孩子步入初中,成绩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。大哥家的儿子好像延续了家族学霸的传统,在学习上如鱼得水,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二哥家的儿子成绩却一塌糊涂,妥妥的学渣。
两个打小都很机灵的孩子,为啥会在学习上出现如此大的差距?仔细观察了两小侄子的成长环境,我发现问题出在以下几件小事上。
第一,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记得有一次去大哥家,看到他家电视墙上没有电视十分好奇,就问嫂子咋回事?
没想到嫂子说,侄子上小学了,为了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,避免其沉迷电子产品,所以就把电视撤掉了,并且平时也严格管控孩子使用其它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。
当时,我还觉得嫂子的做法未免有些偏激,直到我看到哈佛大学医学博士、儿童精神科专家希米·康在其著作《屏幕时代,重塑孩子的自控力》中描述的一件事时,我才发现嫂子当初的做法是多么明智。
2010年,苹果iPad发布不久后,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·乔布斯接受《纽约时报》记者尼克·比尔顿的采访时,被问到他的孩子们对这个新装备怎么看。
乔布斯说,他们还没用过,因为他和妻子“限制孩子们在家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。”
比尔顿对此十分惊讶,于是他又采访了硅谷的一些其他高管,结果他发现大多数高管对他们的孩子接近科技、电子产品这件事,都采取了要么禁止、要么严格限制的态度。
比如,微软的创始人比尔·盖茨,也规定他的孩子们在14岁之前不能拥有智能手机。
他们为什么这么做?他们是不是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?
希米·康解释说,这是因为硅谷的最高管理层,是科技黑暗面的早期见证者,他们深知沉迷电子产品会改变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,它摧毁的是沟通、独立甚至生育等基本生理驱动力,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,带来何种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。
第二,学习氛围的不同“孩子是读书的料,在哪儿都能学好,不是那块料,放到再好的学校也一样白搭。”
关于学习氛围,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,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一句话,就是上面这句。貌似学习成绩只跟个人天赋和努力程度有关,与周围环境关系不大。
然而,随着我认知的提升,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,比如孟母三迁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、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……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
尤其是我在初高中的时候,注意到的一个现象,更证实了学习氛围对学习的重要性,那就是班里的超级学霸,家庭学习氛围普遍都很好。
比如,我班里曾经的学霸,父母都是山大的教授,一个数学系,一个物理系,去她家玩,她父母不是在看书,就是在讨论学术话题,而她一个女生,数学、物理之所以学的那么好,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而大哥家的侄子与二哥家的侄子,在“家庭学习氛围”这一方面的差距就特别特别的大。
大哥是一所高中的校长,大嫂是那所学校的语文老师。他们的儿子从小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长大,家里随处可见书籍,一家人经常交流学习心得。
而二哥家,由于二哥二嫂工作特别忙,小侄子主要由他姥姥照顾。姥姥对孩子宠溺,加上家里没有啥学习氛围,孩子放学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。
最后,同样机灵的两个孩子,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下,学习状态和成绩逐渐拉开了差距。
第三,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小学生对阅读有没有兴趣,对学习成绩有何影响?
早在1984年,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给出了答案,他说:“必须教会少年阅读,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、理解力强、勤学好问,但到了少年时期,却智力下降, 对待知识态度冷淡,头脑不灵活了呢?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。”
两个哥哥家的孩子,对阅读的态度明显不在一个层次上,大哥家的孩子,每逢周末或者假期,最爱干的事,就是窝在家里看书。
而二哥家的孩子,别说待在家里安静的看书了,让他安静的读完一篇语文课文都特别费劲。
两个孩子对阅读的兴趣,为何差异如此之大?
据我观察,那是因为大哥大嫂自打侄子很小就特别重视培养他的阅读习惯,而二哥二嫂由于工作繁忙及家庭教育意识问题,在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上,几乎没做过任何工作。
【写在最后】
诺奖得主莫言曾说:“孩子的优秀,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。”
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差不多,但最终会成为什么模样?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父母。
父母精心灌溉,孩子就大概率会优秀,父母听之任之,孩子就大概率会长歪……
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所有人物、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,请理性阅读,切勿对号入座
注:本文所涉及人名均为化名